清統治中原之後,要求所有漢人要剃髮結辮,激起許多漢人民族情感的高度反彈,歷史上也證明,這個命令導致清朝統治初期,漢人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叛亂。我們也都也都習以為常地拿這個事件來批評,清人異族高壓統治的開始。搞到現在,看到洪業222頁,我才知道,事情原來不是這回事。清人在攻佔北京之後,也沒有要求剃髮,後來追擊南明,佔領南京之後,也沒有要求剃頭,只有要求軍人必須剃頭。甚至在1645年6月19日豫王多鐸(率軍南下掃蕩的大頭頭)發布命令寫到: 「剃頭一事,本國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員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
但是清朝這種懷柔主義在一個月後,也就是1645年7月改變了,多爾袞公佈了全面性的「留髮不留頭」剃髮令,「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而始作俑者是於早期降清的漢人歸順者,這些成為清朝統治官僚骨幹的歸順者,看到隨著清朝勢力攻克南京,南方儒士一一歸順清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避免競爭對手持續進入清廷,於是開始鼓吹剃髮令,以滿族排外主義來維持擴大自己的私利。
剃髮令後續的影響非常鉅大,因為剃髮成為一個外顯的歸順象徵,許多南方儒士受到儒家思想當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影響,而一般基層農民更將剃髮視為對男子氣概的背叛,於是一股全面性的反抗力量就爆發出來,一場殺戮因此更加血腥地展開。但遠在北京清廷中,已成為清朝官僚的早期歸順者則高枕無憂,齊權位更加穩固。
剃髮令印證了,政治上,最大的敵人永遠來自內部,自己人,甚至你最親密的同志。看看台灣的選舉與政治發展也可得到印證,同黨同志的內鬥廝殺,殘酷程度絕對十倍於對他黨敵人。
_MT_SEPRATOR_
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
-
ECFA 的簽訂,石化業一直是高分貝的要求盡速簽訂,不管是石化業者還是政府官員紛紛高調表示,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於 2010 年開始生效,如果不盡速簽訂 ECFA ,臺灣將被邊緣化,石化業將全盤崩潰,數十萬人將會失業。 但是,這極可能只是政府官員...
-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
-
草山一直到1951年才改名叫做陽明山。因為老蔣逃來台灣之後就住在草山,設立草山管理局,掌管京畿重地,後共匪就宣傳蔣匪已經入草為寇,老蔣氣死了,底下的人馬上改為陽明山,並且大外宣說老蔣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每天都在陽明山閉門苦修。因此,陽明山在1951年前都叫草山,因為滿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