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2000年第一次到日本的手記,由於工作的忙碌,一直未能完成,貼在網路上,督促自己早日完成其餘的部分
一時的鐵齒與莫名其妙的頑固,就這樣帶著重感冒的病毒隨著華航的747飛向北國九州。在夜幕中抵達福岡機場,從機窗外看到的機場外圍整齊且等高的霓虹燈廣告,是我對日本的第一印象。
一走出機門,雖然還在空橋當中,呼吸的第一口氣就能感受到乾燥稍帶冷冽的北國空氣,與台灣熟悉的溫暖厚重帶有溼氣的「氣質」完全不同,這時我似乎突然可以用鼻子來秤重,也才明顯感受到「溼度」百分比的意義。
一出空橋,所看到的是任何標示皆以中、英、韓、日文並用的福岡機場,嶄新的設施明亮整齊地展現其欲作為東亞空運中心的企圖,令我眼睛一亮。與福岡不到兩小時飛行距離的擁擠混亂不堪的中正機場不知要拿什麼來比。
海關的官員是第一個與我說話的日本人,但是她卻是以簡單的中文問我,一個人來嗎?令我吃了一驚。
搭上機場的免費接駁巴士,最令人驚訝的不是司機整齊的制服與儀表,而是巴士要煞車、重新起動、轉彎,都會透過麥克風告知乘客,結果司機就這樣一路講個不停。聽小姨子說,是因為公車曾經因為緊急煞車造成未抓緊扶手的乘客跌倒受傷而賠償,所以就事先警告乘客,如此若發生事情,責任就比較輕一些。不管是出於體貼的善意,還是減少可能賠償的風險,都是重禮數的日本給我的第一個印證。
一下巴士,轉搭地鐵到二姐家的「西新」站。此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一上電車,發現都是身著深色西裝或套裝的上班族,車廂中可聞到一股酒味,果然與日劇中的日本上班族一樣,上班完一定先去喝一攤再回家。
而每一地鐵站都有一個代表該區特色的標誌,像二姐所住的「西新」nishijin是文教區,所以就用兩支鉛筆組合成一個N字,真有創意。
走出西新站的地下道出口有四五名男女高中生,在昏暗的燈光中盡情地練唱,而在商店街的角落也有學生獨自談著吉他,感受到九州福岡的南方活力。
走在二姐家附近的巷道,是令人感到愉快的,由於所有的車輛都停在社區的停車場,因此巷道雖小,卻感到寬敞又親切。
2005年6月27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
-
ECFA 的簽訂,石化業一直是高分貝的要求盡速簽訂,不管是石化業者還是政府官員紛紛高調表示,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於 2010 年開始生效,如果不盡速簽訂 ECFA ,臺灣將被邊緣化,石化業將全盤崩潰,數十萬人將會失業。 但是,這極可能只是政府官員...
-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
-
草山一直到1951年才改名叫做陽明山。因為老蔣逃來台灣之後就住在草山,設立草山管理局,掌管京畿重地,後共匪就宣傳蔣匪已經入草為寇,老蔣氣死了,底下的人馬上改為陽明山,並且大外宣說老蔣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每天都在陽明山閉門苦修。因此,陽明山在1951年前都叫草山,因為滿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