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認為東野圭吾是個推理小說家,有點排斥,甚至不屑.
推理不就是,殺人然後抽絲剝繭找到一個絕對不可能的意料之外兇手.
但是當我看過「空洞的十字架」、「以前我死去的家」,
還有最近剛看完的「解憂雜貨店」,
我開始對東野圭吾完全改觀,他是一個人生推理小說家,
推理小說只是一個殼、一個模式,
小說內容要傳得的是,日本當代年輕人的苦悶,
所以他不是推理小說家,他就是小說家,
是一個當代偉大的小說家.
每個年代的已經掌握社會資源的年長者,
都會向下指著年輕人,太沒出息了吧,
真的,這不是現在而已,其實一百年前也是如此,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被長輩嫌到沒一塊好的.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東野透過具有穿越時空功能的雜貨店,
讓現在的年輕人去教訓三十年前的年輕人,
三十多年前的年少輕狂,現在已經事業飛黃騰達,
但其功成名就卻是依照現在遊手好閒的無業青年,
穿越時空給的建議.
這有荒謬嗎?這是在開時代的玩笑,
但人生的成功,真的是戲謔下的產物嗎
不是,其實解憂雜貨店給的指引,不重要
重要是自己早已存在的信念,
人生選擇之後,自然會合理化那個指引
這就跟到廟中抽籤一樣.
故事主角一個個出場,
最後串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一個圓,
一個人生的循環
東野以高超的故事佈局能力
讓人一再回味回想
讀完之後猶如倒轉電影膠片,回過頭去追尋剛剛閱讀中遺漏的細節
透過解憂雜貨店的時光穿越,
作者東野圭吾,在說完每個世代所屬的苦澀青春後,
也化解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
這種同理心,難道不是台灣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嗎?
真希望每個法官、警察、政府官員、企業老闆等等居社會高位者,
都能看看這本書吧.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解憂雜貨店是在解時代的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
-
ECFA 的簽訂,石化業一直是高分貝的要求盡速簽訂,不管是石化業者還是政府官員紛紛高調表示,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於 2010 年開始生效,如果不盡速簽訂 ECFA ,臺灣將被邊緣化,石化業將全盤崩潰,數十萬人將會失業。 但是,這極可能只是政府官員...
-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
-
草山一直到1951年才改名叫做陽明山。因為老蔣逃來台灣之後就住在草山,設立草山管理局,掌管京畿重地,後共匪就宣傳蔣匪已經入草為寇,老蔣氣死了,底下的人馬上改為陽明山,並且大外宣說老蔣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每天都在陽明山閉門苦修。因此,陽明山在1951年前都叫草山,因為滿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