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聲音得以超越空間進行傳輸,本來是人類發明電話的原始動機.第一具可移動的電話,是芬蘭人因為冰天雪地,要下車打公共電話,要忍受惡劣酷寒,因此NOKIA發明了即使坐在汽車裡也可以撥打的行動電話(mobile phone).
然後科技的進步,讓行動電話不再只是傳遞聲音,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成為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瀏覽觀賞的載具。有人說這是科技發展的成果,但是這是一個進化?還是一個死路?人類的文明進程是:刻獸骨、刻竹簡、毛筆在紙上書寫、活版印刷、中英文打字機、電腦鍵盤輸入、滑螢幕手寫輸入,手寫輸入是一個科技進步的過程嗎?
事實上,手機成為觸控螢幕,鍵盤消失,是有商業獲利模式的轉變在其中導引,而非純粹的科技進步的演進。雖然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人性則始終來自貪婪獲利。
當賈柏斯石破天驚以觸控螢幕把手機鍵盤淘汰,這就是宣告一種新典範的出現。瀏覽成了主戲,滑螢幕就是瀏覽,就是被動接受訊息,而不是主動創造資訊。
手機的螢幕變大,主要驅動力不是要取代鍵盤,其實是要把螢幕擴大到手掌的極致,如此一來,使用者才能長期以眼珠瀏覽,低頭族,從此出現。過去行動電話的功能,主要是傳播聲音,因為螢幕大小有限,沒有通話時,並不會低頭看手機。
但是,當電信業者依靠通話費來賺取利潤,越來越困難,達到極限之際,商業模式自然必須轉移。因此眼珠的瀏覽,就成為必須延續下去的模式,因為瀏覽,就可以產生廣告,就像傳統電視賣廣告一樣。
當行動電話的獲利模式,從聲波傳遞變成眼珠瀏覽之後,原本許多五分鐘、十分鐘的零碎機動的時間空檔,因為手機的便利性,開始被這些行動裝置所攻占。
商業廣告大量透過使用行動裝置用眼球進行觀賞瀏覽,等於是過去是在有限空間客廳看電視螢幕,現在是,隨時隨地可以瀏覽手機等行動裝置,這等於打造了新媒體處女地與新商機,而這也是天才賈柏斯對行動裝置的典範翻轉,也是他新創造出來的營利模式。
不過,從最近蘋果最新公佈的iphone6與iwatch,證明蘋果的產品研發已經進入鈍化期,沒有創新的典範的演進,只著重外表精品化,與功能的絢麗,更沒有進一步探知人類使用通訊產品本質與進化的野心與企圖。
蘋果已經注定成為被下一個典範淘汰的箭靶了。
_MT_SEPRATOR_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
-
ECFA 的簽訂,石化業一直是高分貝的要求盡速簽訂,不管是石化業者還是政府官員紛紛高調表示,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於 2010 年開始生效,如果不盡速簽訂 ECFA ,臺灣將被邊緣化,石化業將全盤崩潰,數十萬人將會失業。 但是,這極可能只是政府官員...
-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
-
草山一直到1951年才改名叫做陽明山。因為老蔣逃來台灣之後就住在草山,設立草山管理局,掌管京畿重地,後共匪就宣傳蔣匪已經入草為寇,老蔣氣死了,底下的人馬上改為陽明山,並且大外宣說老蔣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每天都在陽明山閉門苦修。因此,陽明山在1951年前都叫草山,因為滿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