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修改於之前已經貼在BLOG上的文章---「國家是被吃垮的!從明末皇室的奢華看台灣的十八趴」,投到自由也沒寄望會登,結果幾天後登出來之後,當天晚上三立新聞台晚上大話新聞,鄭弘儀還拿出來唸,隔天一些朋友告訴我才知道,貼在這裡作紀念】18趴與朱元璋 (刊登於20061219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十八趴改革,又被國民黨、親民黨搓掉了。先說一段歷史吧! 明朝的滅亡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統治階級的腐敗,國家的大把銀子被權貴階級拿去花天酒地,最後當然是各地民怨四起,老百姓一條命豁出去之後,就是改朝換代。
話說筆者最近看了一本《洪業》,原名《The Great Enterprise》,提到明初本來是賦予皇子兵權,以牽制當地的富豪與北方蒙古的勢力,後來因為幾次的謀反事件,使得皇室成員權力被削弱,不能參政、入仕、經商,最後變成全靠中央俸祿供養的有閒階層。
開國者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有二十六子、十六女,繁衍到一五九四年,全國有六萬兩千名男性皇室成員。一五六二年,山西省糧倉存糧一百五十二萬石,但是該省的皇族年俸卻達二百一十三萬石。一六一○年,男性皇室成員更已超過八萬人。之後,供養皇族的俸祿,竟然超越全國的賦稅收入。一個國家搞到這樣,不倒也難。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台灣國民黨威權統治集團所遺留下來的遺毒—十八%,以及其他諸多「軍公教福利國」特惠方案,對台灣財政的負擔是如此的巨大,許多地方政府光是以全縣的自有稅收,都無法支應縣內公教人員的退休金。
根據主計處統計,二○○○年所有地方政府的總人事費(包括退休金與平常薪資)占總歲出六十二點二%,占縣市政府自有財源的一○七點二%,也就是地方政府的稅收連支應該政府的人事費都不夠。以二○○五年屏東縣政府為例,每年稅收僅有三十八億元,光是負擔每年公教人員月退休金就高達十七億元、十八%利息補貼十三億元、積欠台銀十八%代墊款四十七億元。這不是特例,是地方政府普遍現象。
這種特權階級由基層受薪階級繳稅供養的社會不正義,其實只是過去外來統治階級的殖民手段。但很奇妙的,在台灣人「當家做主」之後卻繼續存在,而且只要有人提出檢討,就被扣上「撕裂族群」的大帽子,所以我也只能向胡志強一樣,讚嘆台灣人的善良了!
_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18趴與朱元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
-
ECFA 的簽訂,石化業一直是高分貝的要求盡速簽訂,不管是石化業者還是政府官員紛紛高調表示,由於中國與東協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於 2010 年開始生效,如果不盡速簽訂 ECFA ,臺灣將被邊緣化,石化業將全盤崩潰,數十萬人將會失業。 但是,這極可能只是政府官員...
-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
-
草山一直到1951年才改名叫做陽明山。因為老蔣逃來台灣之後就住在草山,設立草山管理局,掌管京畿重地,後共匪就宣傳蔣匪已經入草為寇,老蔣氣死了,底下的人馬上改為陽明山,並且大外宣說老蔣崇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每天都在陽明山閉門苦修。因此,陽明山在1951年前都叫草山,因為滿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