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被「欺負」的平地人告白

2018551272584b.jpg

周六下午到誠品信義店閒逛三小時,雖然那天藍綠街頭大動員,但是誠品還是一堆人。就在我搭手扶梯到上一樓層時,突然聽到一個高亢的聲音,從麥克風傳過來,走近一看,原來是施寄青的新書發表會。剛好走累了,就坐下來順便休息一下。與會的還有新書的其他作者,都是他的鄰居。這本嬈嬌美麗是阮的山的新書,是施寄青搬到苗栗南庄享受田園生活的經驗談。

但是比較特別的是,這本書寫了許多現實的甘苦,不是一面地美化鄉村生活。發表會上,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大家紛紛把在鄉下被當地人、土地仲介業者以及地方政府官員「欺負」的甘苦,全盤拖出。

 

例如0.25公頃也就是756坪才能有百分之十蓋農舍,很多仲介騙人說100坪也可以,結果買了之後房屋一蓋馬上被拆。坡度30%的地動都不能動,隨便開道路、挖水池、整地被告發處罰,地主在野溪上加函管然後在上面覆土,看起來很平整的地,買下來後蓋房子、種樹都不行,颱風一來,更是危危可及。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不懂農發條例等相關法令,這些狀況有些在我之前有關民宿亂象的文章當中,也都有提到,我聽了也只有笑一笑。

 

以下隨便摘錄施寄青當時的一些發言片段:

 

欺負外地人。

鄉下人不是一般人想像純樸。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一肚子大便。

 

這些字眼串聯起來,背後充滿了都市中產階級的高姿態。主持人問施,到鄉下去最重要的是什麼?施寄青毫不猶豫坦白的說:錢,而且是一大筆錢。因為買地蓋屋整地,還有生活花費都要錢。這也難怪,台上的人都是有錢有閒階級,施寄青退休老師,不然就是教授得重病後去療養、科技新貴等,每個都是去鄉下當地當「閒人」的。

 

的確,目前的農地相關法令並沒有考慮到許多都市人要到農村悠閒定居這個世代潮流趨勢,而社會上也有龐大的需求,像這本新書其實就像是一本給都市人的鄉居生活的指南,而且是比較誠實的指南,當然也是瞄準這個市場。在遊戲規則老舊的情形下,衝突就這樣發生。

 

但是在一面倒,將住在鄉下的在地人都是打成貪婪、自私、封閉的之際,是不是也應該要想想:這些在地人是如何在當地自力賺錢討生活養活一家人,且世代居住在那裡,而你只是來這裡花錢,享受田園風光,不高興還可以跑回都市shoping一番。享受田園風光的同時,也應該體會當地人心。

4 則留言:

  1. 這本書讓人感覺好倒錯喔。都市人還可以出這種書賺錢勒.....又一個差距。

    回覆刪除
  2. TO 阿玲
    反正是都市人賺都市人的錢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本書是有貢獻的
    因為還是點出一些法令規定的僵固性與死角(對都市人而言)
    因此相較起來這本書還是比較務實

    回覆刪除
  3. 嗨,散人:

    你這篇文章以具體實例點出了「視角侷限性」的問題,很鮮明,很有趣。
    可否容我們轉載到群學出版論壇上?

    回覆刪除
  4. TO 群學編輯

    當然可以

    回覆刪除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