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郵差印象,郵差異象?

一般人對郵差的印象,大都是和藹可親、不辭辛苦的正面形象,也是郵局的最佳活形象廣告。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當中,女主角最後跟送男主角從金門寄來情書的郵差,走向紅地毯。即使是如此,劇中的郵差依然讓人感覺是憨厚老實的。國小時,有一陣子,送我家信的郵差,居然是一個金髮的外國人,帶著墨鏡,中文也很溜,不知是因為我家天母附近住很多外國人,所以郵局因地制宜,以夷制夷嗎?若是如此,這種顧客導向的服務真是作的徹底!

近年來網路的發達,雖然大家已經不再用書信往來,連賀卡都使用電子郵件,但是根據統計一般信件的郵寄量卻並沒有降低,因為取而代之,塞爆信箱的是各種廣告傳單、信用卡、手機繳費單。

 

所以郵差的工作量其實並沒有降低,反而由於政府精簡人事,遇缺不補以及辦理優退,使得基層郵差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幾位郵差朋友告訴我,幾個他們親身的經驗,當下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其一是,由於郵差的工作量十分大,因此在正規上班時間根本送不完,因此得晚上加班繼續送,即使超過報加班的時限,沒送完還是要繼續送,這個時候的鐘點都是不算加班費的,這是非常常見的工作量。有些郵差在實在是送不完的情形之下,甚至會全家出動,一起幫老爸把信都送完,讓老爸早點回家休息。

 

其二是,某些地區的郵局,由於經費與人力的關係,乾脆將某個地區的郵務投遞業務外包給某個個人(非郵局員工),讓那個人包下該區域的投遞業務。如此一來,郵局就省了許多人事成本,而那個外包工就穿著郵局發給他的投遞士制服,但是卻騎著自己的機車,沿街送信。由於是外包,因此人事成本更省,沒勞健保不說、發生職災也沒郵局的事,郵局省到連機車都是要外包工自己出。

 

我不知道,上述的這兩種情形,會不會因此顛覆了大家對郵差的印象,甚至砸了郵局的百年良好信譽。這一是個錙銖必較、講求效率的時代!?

2 則留言:

  1. 散人老大,
    你這些來自前線的第一手報導最好看,我總是常常來。
    言歸正傳,外包的投遞士倒底要怎麼辦?勞委會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回覆刪除
  2. 今天的新聞都在大幅報導,幾個郵差與建商勾結,偷拆國有財產局標售土地的標單,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6010600009,00.html

    這也符合了郵局改制成公司之後,將本求利的一貫立場,在上者只求利益時,在下者自然也會依此邏輯追求他的利益.

    勞工法令並無法禁止外包,若是企業認為那是非核心業務,要外包什麼都可以
    只有等到一天,他認為會危害企業經營時,非得要自己直接管控品質時,才會停止
    就好像老闆絕對不會把財務會計外包,因為那不是老闆娘就是其他親戚的專屬職位
    所以郵政公司如果把郵差只是當成司機,而不是面對客戶的第一線建立企業形象的
    品牌維護者,那這種情形只會一值發生.

    君不見,常有在荒郊野外發現一整袋被丟棄的郵件

    回覆刪除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