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革命僧林秋梧詩作數首

台灣革命僧: 林秋梧9789572989227 | 蝦皮購物

 

近日讀了李筱峰所做的「台灣革命僧林秋梧」(1991.2,自立晚報出版)一書。

對於林秋梧如慧星劃過般三十一歲的短暫一生,

以及當時台灣知識份子反抗日本殖民體制的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以下僅摘錄幾首,林秋梧所做的詩,與大家分享。

 

儒衣退卻換僧衣,怪底親朋說是非。
三教原本同一轍,雄心早已識禪機。

●本詩是林秋梧於1927進入台南開元寺,剃渡為僧,法號「證峰」時所作)


「贈青年僧伽」

菩提一念證三千,省識時潮最上禪,
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

(原刊載於「南瀛佛教」,1929.4)
●此詩是林秋梧在1927~1930年間留學日本駒澤大學時所作,表達了他入世的宗教觀。


「讀國際文化報蔣介石彈壓勞農階級有感」

階級仍存不勝悲,餓莩橫溢大江湄。
可憐十萬頭顱血,空換青天白日旗。


刊載於「南瀛佛教」,1929.4
●這是林秋梧在得知,自1927年4月以來蔣介石的一連串清黨措施,

對中國共產黨採取嚴厲的逮捕手段之後,有感而發所做)


「偶感寄獅山妙宏大師原韻」

出家何必入山中,今古時潮盡不同。
悟到娑婆即淨土,降魔伏怪樂無窮。

(原刊載於「南瀛佛教」,1929.4)
●李筱峰認為此詩代表:「林所推崇大乘佛教,最終在普渡眾生,

但要普渡眾生往何處,他認為,不是要往未可知的「來世」去,

也不是往虛無飄渺的「天堂」,

而是在此時此代、斯土斯地,建立一個民生樂利的世界。」,揭前書,P.179。


⊙林秋梧小傳(1903~1934)
1903生於台南市新町(公園路)
1911入台南第一公學校
1918考入台北師範學校
1922因2月5日台北師範學潮,畢業前遭退學
1924進廈門大學哲學系
1925返台丁母憂,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活動。
1927拜開元寺得圓和尚為師,法號「證峰」,4月赴東京駒澤大學留學,投入日本禪學泰斗「忽滑谷快天」門下。
1930畢業返台,推動「反對普度,破除迷信」等宗教改革運動。參加台灣民眾黨,創刊「赤道報」
1934因肺結核病故10月1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憶東吳社會系林嘉誠老師

  昨天一早,太太跟我說新聞報導林嘉誠老師享年73歲過世的消息,同時也收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心中實在感到震驚。 我在東吳社會系就讀時,林老師的政治學是必修課,當時,適逢野百合學運,台灣政治局勢大爆發的時代,但林老師上課,還是認真照表操課,把他應該教給學生的政治學基礎講完,雖然,...